由于齐朝崇尚一夫一妻制度,皇室更是以身作则,每位皇帝后宫只有一位皇后。厚帝在位时与齐皇后只有三位嫡公主,其中庆延公主杨仪最为年长。那时朝廷的意见分两派,一派是要厚帝从宗族的子孙中过继,一派是要求另立新后好诞下皇子。不过没等两方争论出个结果,厚帝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私生子,朝廷上下一派哗然,拒不承认其皇子的身份。毕竟你老杨家一开始就说明了要一夫一妻的,非婚生子怎么可以继承大统。

    就在整个朝野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齐皇后站出来把这个孩子记在自己名下,让厚帝能顺理成章地把他立作太子,也就是后来的安帝。人人都说齐皇后胸怀广阔,在杜晴若这个现代人看来,她是波不得已这么做。贵为皇后,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个儿子,不然要换掉她另立新后吗?

    当时朝廷因为立储的问题争论不休,甚至还有人提出若是没有皇子继位,可以立嫡长公主为女太子。庆延公主对这个提议很是动心,她觉得父皇既然没有儿子,其他宗亲的子嗣也不中用,还不如让自己继位呢!

    然而,杨律的出现让她的女帝梦碎。

    厚帝此人,做事一点也不厚道。杨律的生母不详,但是他比杨仪还要大上几岁,说明在成亲之前就已经跟别的女人弄出人命。他既没有娶那个女人,也隐瞒了齐皇后,同时辜负了两位女性。而且这十几年里,厚帝一直藏着这个儿子不曾让人发现,还起名为“律”,也不知道是不是要让他守规矩;一直到要立太子的时机才把他推到人前。

    杨仪恨极了父皇和这个私生子!不仅是因为太子之位,更是因为她母后的退让。世人称赞齐皇后深明大义,只有她知道母后怎么躲在宫中终日以泪洗面。齐家不是显贵之家,只能算作清流一派,他们的所有势力都依附着帝皇,自然无力反对。

    等到杨仪要选驸马的时候,她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家世显赫的桓国公世子。

    庆延公主自然有着自己的野心。桓国公府势大,也是最讲究正统的。后来给新帝杨律拟称号的时候,桓国公府与其他世家联手,力排众议起了个“安”,目的是提醒他要安分守己,安帝的称号竟这样被定下来了。

    庆延公主尝到甜头,更加得寸进尺。她与安帝谈判,要求把女儿嫁给太子杨崇,这样皇家血脉才能回归正统。安帝一口就拒绝了,表妹嫁表哥在古代虽屡见不鲜,但是这里的人已经朦朦胧胧地意识到,血缘太过亲近的结合会影响下一代的质量。杨仪当然不会依他,三天两头进宫与他闹。安帝无奈之下只能承诺,若是太子诞下长子,就会跟杨仪的孙女订亲。这就是后来的杨旭和汪臻。

    因为杨旭被迫定下了娃娃亲,他的父王和母妃都对他心怀愧疚。即便知道他好美色,但想着他无法挑选自己喜欢的人成婚,便由他去了。这也为他后来的风流成性埋下祸根。

    而汪家的嫡女汪臻自幼就被告知,她将来是要当太子妃当皇后的。虽然那时太子还不是太子,只是皇孙,但是他作为太子杨崇的长子,后面又只有两个妹妹,将来太子之位是板上钉钉。便是安帝去世,荣帝继位,甄皇后又生了小皇子,汪家也会牢牢地保住杨旭的太子之位。

    汪臻还没成亲就稳稳地坐实了准太子妃的名号。从小到大,没有哪个夫人小姐不捧着她的,她后面站着桓国公府这座大山,她的祖母是皇家最正统最尊贵的庆延大长公主,就是皇后和德隆长公主见了她也要礼让三分。等她成为太子妃诞下皇孙,最高兴的就是她的祖母,大长公主坚信,她的后代注定要继承大统,那时候就是皇家血脉拨乱反正,回归正统之时。

    如今太子闹出私生子这事不仅是落了汪家的脸面,更是触了大长公主的霉头!她还记恨着当年她父皇的这一出,收到消息后立即进宫向皇帝和皇后施压,要求他们马上处理掉这个孽种。安帝在位时,她都能给他甩脸色,更何况是她的便宜皇侄!她仗着自己是皇室长辈,在宫廷内向来横行霸道目中无人。

    幸好甄皇后深知她性情,提前做了准备。当日她接到宫人来报说太子妃晕倒,就马上去了东宫。了解情况后立马封锁消息,并且让人把方姑娘偷偷送走。桓国公府在太子妃身边自然留有眼线,但是他们还来不及出宫打小报告,就被皇后的人拦住了,因此大长公主接到消息时为时已晚。

    荣帝不如自己的父皇般软弱,自然不会任由她拿捏,何况他一直对自己的儿子被强行定下婚约一事耿耿于怀。现任的桓国公是庆延大长公主的儿子,在强势的母亲的阴影下,每日只会纵情作乐,对皇家态度不如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那般强硬。因此,大长公主一时也无计可施,唯有发散人手去京中寻找,掘地三尺也要誓把那个孽种找出来。

    甄皇后早就防着她这一手。她也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处理掉这个孩子,基于种种原因荣帝和她最终决定留下它,况且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儿子的血脉被旁人抹杀。只是方姑娘不能留在京中,离得远了皇后又怕鞭长莫及,就想到把她藏在灵山的皇家山庄里。那里是皇家的产业,桓国公府就是手再长也伸不进去。大长公主以前也常去那里小住,但是作为三朝公主,灵山她早就去腻了。阴差阳错之下,她竟然一直没找到方姑娘的藏身之处。

    当初方博士找不到女儿也是因为甄皇后的命令,毕竟多一个人知道,方姑娘和孩子就多一份危险。想来徐恺转告给杜启明的那番话,更多的是皇后的授意。

    后来,太子妃产期将近,大长公主也只能把更多的关注度放回在孙女身上。

    话说回来,因为担心太子妃和大长公主的责难,杜家夫妇很是提心吊胆了一段时间,不过一切看似风平浪静,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家把他们夫妻二人的作用瞒下了。他人二人猜测,中秋当日是以长公主和舅舅为主导,若是桓国公府要发难,也是把矛头先对准公主府。这般想着,对舅舅和舅母的愧疚又加深了。

    杜晴若感受到父母的焦虑,她一个小娃娃虽然想帮忙,但是也力不从心啊。就算是她,在现代得罪了这般大有来头的权贵,除了期盼社会的公平公正,也别无他法,更何况是在这种封建的皇朝。

    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彩衣娱亲。既然他们希望自己当个淑女,就努力地表现得像个淑女。连杜老夫人现在都称赞她言行举止有大家闺秀的风范。